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学 > 药品论文

陈克恢: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医药研究者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8-3 6:08:51 人气: 标签:有关药学的毕业论文
导读:陈克恢既是威斯康辛大学生理学博士,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如此美国名校“双科博士”,在中国学人乃至世界学人中还都是比较少见的。陈克恢是中国中医…

  陈克恢既是威斯康辛大学生理学博士,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如此美国名校“双科博士”,在中国学人乃至世界学人中还都是比较少见的。

  陈克恢是中国中医药研究的者,被誉为国际药理学界一代师,备受业内人士,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牛咖,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中药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与日本、科学家一同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再一次引起医学界对中国中医药研究的关注,陈克恢的名字才渐渐走进国人的视野中。

  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陈克恢就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中药——麻黄,并从麻黄中分离出“左旋麻黄碱”,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并可以制作中成药,能够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其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让知道了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提取和开发新药是可行的,但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将诺贝尔授予麻黄碱药理作用的发现者陈克恢博士。

  陈克恢(1898—1988)上海人,1898年2月26日出生于上海郊区的农村。因幼年丧父,由从事中医职业的舅舅周寿南教他读书认字,学习五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1908年,陈克恢10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入一所公立小学堂读书,学习历史、地理、算学等课程,接受现代教育的启蒙。

  由于学业出众,陈克恢考入了“上海青年中学”读书,这是一所私立初级中学,由毕业于“书院”的瞿同庆于1911年创办的。

  陈克恢从“青年中学”毕业后,直接升入“上海大学”附属高中,并于1916年高中毕业。

  陈克恢之所以没有选择就读“上海大学”,完全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上海大学”是一所大学,实行的是美国教育体制,并且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其毕业生甚至可以直接入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但这所大学的学费却非常昂贵,一般中产家庭都是承担不起的。

  陈克恢只好采取迂回策略,于1916年考入的“学堂”高等科,以备到美国公费留学,因为“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资助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

  1918年,陈克恢从“学堂”高等科毕业后,即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威斯康辛大学药学系插班三年级学习。

  陈克恢之所以选择读药学系,完全是因为中医舅舅的影响,陈克恢从小耳濡目染在中药处方和中药药箱之中,对神奇的中药能够医治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立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的中药。

  陈克恢的导师E·克莱莫斯(Kremers)为了满足他研究中药的愿望,特意给他从中国进口了300磅肉桂叶和200磅肉桂枝,让他进行桂皮油的研究,教他用蒸馏的方法提取肉桂油,陈克恢通过这项研究,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士论文,1920年,陈克恢从威斯康辛大学药学系毕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尽管已经拿到了大学学位,但是陈克恢深感自己学识的欠缺和不足,如果要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知识,陈克恢因此又考入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学了两年医学课程,并获得了生理学博士学位。

  1923年,陈克恢因母亲病重回国,并带母亲乘火车去协和医院看病,经过医生的的诊断,确诊陈克恢母亲患了宫颈癌,在协和医院经过放射治疗,病情得以缓解,其母又延续了10年的生命。

  陈克恢的这次之行,无意间竟成为他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接受了“协和医学院”的聘书,受聘担任药理系的助教,开始了他对中药麻黄的研究,而之所以选择麻黄这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

  陈克恢与舅舅在一次饭间闲谈的时候,两人聊起了中药的药性和效用,陈克恢灵机一动,请舅舅列出10味毒性最大的中药,舅舅随手就列出了一张药单,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麻黄,并向他介绍了这些中药的一些特性和疗效。

  陈克恢很快就找来《本草纲目》等药典进一步查阅麻黄等中药的资料,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毒性最大的麻黄上,并到中药铺买来一些麻黄,在药理系主任卡尔·施密特教授的支持下,利用在“克莱默实验室”学到的植物化学研究方法,使用几种不溶性溶剂,在几周之内,就从麻黄中分离出了“左旋麻黄碱”。

  陈克恢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得知日本学者长井长义曾在1887年就从麻黄中分离出麻黄碱,并命名为ephedrine(麻黄素),但文献中只提到了可扩大瞳孔,并无其它药理记载。

  陈克恢与施密特教授一起研究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他们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此来检验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他们用1-5毫克的麻黄碱给狗静脉注射,发现可使狗的颈动脉压长时间升高,心肌收缩增强,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也可使离体子宫加速收缩,而且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用麻黄素滴入眼睛,可引起瞳孔散大,这些药理反应都与肾上腺素作用相同,所不同的是,麻黄碱口服也有疗效,而且作用时间长,毒性也比较低。

  1924年,陈克恢将研究和实验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在美国最权威的药理上,向国际药理学界报告了这一新的发现。

  当时美国尚无严格的药政管理法,因此,关于对麻黄碱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很快就进入临床实验和观察,最终证明麻黄碱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干草热和支气管哮喘,还可以用于脊椎麻醉,以防血压下降。

  陈克恢还分析了世界各地产的麻黄草,发现只有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产的麻黄中含有“左旋麻黄碱”,而中国也只有东北和华北一带盛产麻黄这一野生植物。

  陈克恢在美国最大药厂——“礼来药厂”工作期间,开始将麻黄碱的药理用于生产麻黄碱药品,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每年都从中国大量进口麻黄用于生产。

  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两位化学家用发酵法将苯甲醛与甲基胺缩合,成功合成了“左旋黄麻碱”为止,化学合成的产品与天然植物产品药性完全相同。

  陈克恢还和他的同事们进一步研究了很多结构于麻黄碱类似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了无数交感胺类化合物的合成,这些研究不仅发现了很多新药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鼻充血、疲劳、肥胖病和发作性睡症等的治疗,也为后来α-及β-阻断剂的研究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陈梦见杀人不见血克恢的这项研究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并进行优化,是开发新药的一个典范,也为研究和开发祖国医药宝库指明了方向。

  直到今天,我们还经常服用含有麻黄碱的药物,每当人们感冒时,都会经常自己跑到药店购买非处方感冒药,在一系列感冒药药品当中,说明书中常常标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成分,甚至有的药品名称中就带有“盐酸伪麻黄碱”字样,每当我们服用这些药品时,是否会想到他的发现者就是中国著名的药理学家陈克恢,而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陈克恢的名字呢?

  陈克恢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时的另一个人生收获,就是与在“协和医学院”读医预科的凌淑浩相识相爱,并最终结为之好。

  凌淑浩出身名门望族,其父凌福彭曾与康有为同榜题名,也是晚清重臣袁世凯的得力助手,而凌淑浩的姐姐凌淑华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五四时期”与冰心、林徽因齐名,被称为“文坛三才女”。

  陈克恢与凌淑浩可谓是师生恋,陈克恢以自己当年报考“学堂”的经验,极力劝说和鼓励凌淑浩报考“留美预备部”,以获取公费留美的资格。

  而当时正在燕京大学外文系读书的凌淑华,对妹妹凌淑浩报考都不看好,甚至委托胡适写一封推荐信,但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凌淑浩竟然如愿以偿考取,最终进入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学习。

  1925年,陈克恢再度赴美,在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学完了第三年的医学课程之后,转入位于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临床室实习,并兼任药理系著名药理学家J.J.阿贝尔(Abel)教授的助教。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建于1876年,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该校的医学院和医院都是闻名天下的医学中心,尤其是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齐名,都是全美最医学院。

  1927年,陈克恢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晋升为药理系副教授。1928年,凌淑浩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到一家医院担任妇产科住院医生。

  1929年7月15日,陈克恢与凌淑浩这对有情人在巴尔的摩市结婚,二人结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署名文章。

  1929年7月底,陈克恢夫妇即驾车前往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美国最大的药厂——礼来药厂就坐落在这里,陈克恢应邀担任礼来药厂药理研究部主任,此后就永久定居在美国。

  从1929年开始至1963年,陈克恢担任礼来药厂药理研究部主任长达34年,直到65岁退休,可谓是为礼来药厂服务了一辈子。

  而礼来药厂也为陈克恢夫妇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和工作,并向他作出承诺,陈克恢将享有完全的学术研究的,尤其是对中药的研究,研究资金充足,建立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以满足陈克恢所领导的研究部工作的需要。

  从1937年起至1968年,陈克恢还兼任了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医院的医事顾问。

  陈克恢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研究蟾蜍毒素,蟾蜍毒就是中药家族中的蟾酥,早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陈克恢就从药店买了大量的中药蟾酥,并从中药蟾酥中分离出了华蟾蜍精(Cinobugin)和华蟾蜍毒素(Cinobutoxin),他发现这两种成分都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临床实验证明,静脉注射1毫克能使室速减慢5个小时,与洋地黄毒甙比较,华蟾蜍精的作用时间持续较短,而且口服无效。

  陈克恢到礼来药厂工作后,继续蟾蜍毒素的研究,时间长达40多年,他带领同仁从一万三千八百多只活蟾蜍的腮腺提炼出纯化物,发现蟾蜍毒素除含有洋地黄样强心甙之外,还发现含有地高辛、肾上腺素和强心苷等多种有效成分,并进行了大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发表了大量实验研究论文,丰富了世界药物化学宝库,并为其它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陈克恢一生研究过很多中草药,其中包括汉防己、元胡、吴茱萸、贝母、百部、夹竹桃和羊角拗等,二战时期,陈克恢发现中药常山的抗疟作用为奎宁的148倍,并从中提取了γ-Dichroine,但其副作用也很强,容易引起强烈和肝脏水肿性变性,虽未成药,却根据其实验结果,很快合成了上千种以上的衍生物和结构类似物。

  二战后不久,陈克恢得到一些从缴获的美散痛(Me thadone)的样品,经过研究,肯定了它的镇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合成并开发了丙氧芬(Propoxyphene),这种药的临床效果与可待因相当或稍差,但其成瘾性小,而且可与阿司匹林有协同作用,在医药市场上畅销了近20年,后来终因具有成瘾性而被列为麻醉镇痛药而加以使用。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陈克恢和他的研究组在麦角、磺胺、维生素、雌激素、抗甲状腺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红霉素、霉素和环丝胺酸等方面的药理研究,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并研制开发了一些新药。

  陈克恢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药理研究和制药事业,发表了350多篇论文和实验报告,其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对新药研发贡献非常大,其杰出成就为世界药理学界所尊重和敬仰,甚至被誉为国际药理学界一代师。

  如果屠呦呦青蒿素的抗疟作用研究能够获得诺贝尔,那么陈克恢发现黄麻碱的药理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医药界,早在二十年代中期,陈克恢就应该获得诺贝尔了。

  功成名就之人被人拥戴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1948年,陈克恢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尽管当时陈克恢已经移居美国20多年了,但他的祖国并没有忘记他,因为他是在为全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五十年代初期,陈克恢担任了美国药理与实验资料学会和美国实验生物合会,尽管那时中美关系到达历史冰点,但美国学界的同仁们依然推崇他,1972年,74岁的陈克恢又被选为国际药理联合会(IUPHAR)名誉。

  1987年,美国实验生物合会为表彰陈克恢在科学研究和学会工作中所作的杰出贡献,将该学会新建落成的会议中心命名为“陈克恢会堂”(TheK.K.Chen Auditorium),以永远纪念和铭记陈克恢的历史性贡献。

  1988年12月12日,陈克恢因脑溢血合并感染,在美国逝世,享年90岁,,陈克恢自1925年去美国留学并定居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回到家乡,这是一件令人深感遗憾的事情,而陈克恢的名字也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即使是中国药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没有几个人知道陈克恢这位中国中医药研究的者。

  在十年之前,即2008年10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家国梦影:凌淑华与凌淑浩》,作者是魏淑凌,是杰,而魏淑凌就是陈克恢和凌淑浩的外孙女,时任美国印第安纳医学院副教授,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陈克恢与凌淑浩、陈西滢与凌淑华这两对伉俪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这本书中进一步了解陈克恢的药理人生。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