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学 > 西药论文

黄芪治疗荨麻疹机制实验研究pdf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20 22:05:31 人气: 标签:过敏药论文
导读: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西医科人学硕l:学位论文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荨麻疹动物模型的作用…

  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西医科人学硕l:学位论文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荨麻疹动物模型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荨麻疹的可 能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荨麻疹动物模型建造及分组: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法(PcA) ①以卵白蛋白为变应原致敏大鼠,制备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主含I班)。②将实验动物 替酚组(0.7mg厥g),相应药物灌胃给药进行干预,各组实验动物皮内注射抗血清,以卵 白蛋白.伊文思蓝溶液进行抗原,建造荨麻疹动物模型。(大鼠致敏部位皮肤出现蓝色 反应斑表明造模成功。蓝色反应斑:皮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伊文思蓝染料渗出所 形成)2.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量蓝色反应斑的OD值。3.甲苯胺蓝染色法从形态学角 度观察黄芪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4.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组胺的量,观察黄芪对 肥大细胞炎性介质的作用。5.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组胺所致蓝斑的OD值,观察黄 芪对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结果:1.以卵白蛋白为致敏原,荨麻疹动物模型建造成功。2.黄芪各组均能够降 低大鼠皮肤组织蓝斑OD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黄芪中、大剂量 作用较佳,且中、大剂量与酮替酚对荨麻疹的作用相当,但中、大剂量组之间无 差异。3.黄芪各组均可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性介质组胺的(p≤O.05)。黄 芪中、大剂量作用较佳,且中、大剂量与酮替酚作用相当,但中、大剂量组之间差异不具 有显著性。4.黄芪各组均可减轻组胺致毛细血管扩张,其拮抗作用呈量效关系,大剂量拮 抗作用最强,黄芪小、中、大剂量的拮抗作用均弱于酮替酚(p≤0.05)。 结论:黄芪对荨麻疹具有治疗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减 少炎症介质的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此外黄芪可能还具有对抗组胺的作用。 关键词:黄芪;荨麻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 组胺 JIfIi医科人学硕.f:学位论文 Abstract tlle aIldmechaJlismof onunicariaaIlimal objective:Tb ea’ect aStragaluS inVestigate model. modelofunicanalwithPCA: ratswith Methods:1.constmcttheanimals ①锄tisenm】of waS diVidedintofiVe ovalb啪in groupsrandomly: prepared.②experimemal锄imals、vere model low—dose mid-dose 、 Og/l(g) group、 aStragalusgroup(5眺g)、 astragalusgroup(1 ketotifen astragalus 、a11d dmgs hi曲一dose group(209/l(g) intotheirstomachs.antisemmwithintheskin.the animalswereanacked injected experimental animalswereconstrcted.2.measureOD withovalbumin—Evansbluesolution.unicarious ( the ) oflocuscelllleuswith theea’ectof opticaldensi哆 spectrophotometer.3.observe onthemastcen toluidineblue.4.detectthe of astragaluS degranulation晰th production thee行ectof a11tillist锄ine诵th histamineElisa.5.obseⅣe spectrophotometer. by astragalus Results:1.urticariousmodelisconducted withoValb啪in. succeedingly 2.aStragalus Iower inhibitionofmid—doseand isbetter. significaIltlyOD(p0.05),the high—dose the mid—dose inhibitiononurtic耐ais s锄e,of aStragalus伊oup、high-doseaStragalusgroup a11dketotifen thedi虢rencebetweenmid—doseaIld isnot group.but hi曲-doSesignificam.3. mastcells.andlowerthe ofllist锄ine iIlllibitthe of releaSing (p aStragaluS de萨a11ulation 0.05).tIlee行Iectofmid_dose andketotifen aStragalusgroup、lli曲-doseaStragalusgroup isnot isnotdi侬鹏nt.alld也edi侬rencebe帆eenmid—doSea11d oose group high significam.4. illllibit caused is aStragalussignificantlytelaIlgiectasisbyhist锄ine(p0.005).theamagonism tIle of d0Se吒艉ct e虢ctof is beSt.n圮e虢cteaCh group relatioIlsllip.tIlehi曲dose as仃agaluS isa11lowert11an ketotifen罂Dup. Conclusions: hasan efI’ecton ceU 棚galus tllerapeutical membra咀e锄d the ofm嬲tcellare itsmain inllibitingdegranulation maybe causedhis伽nine. “mayberivalrythe锄giotelect£峪isby ofmast Key cell;llista:mm II JII!!i医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英文缩略词 (Abbreviation)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 OVA ovalbumin 卵白蛋白 MC mastcen 肥大细胞 HA hist锄ine 组胺 OD opticaldensity 光密度 mln minute 分钟 h hour 小时 rotationminute 每分钟转数 印m per pg pico铲锄 微微克 ElISA linkedimmunosorbe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PCA c吡meous 被动皮内过敏反应 passiVe aIlaphylaxis E 免疫球蛋白E I旺 immunoglobulin NS no肌alsaline 生理盐水 TB toluidineblue 甲苯胺蓝 AL Allergen 过敏原 cAMP adenosiIle 环磷酸鸟苷 cyclic monophosphate Fc£IU lligha所nit),IgEreceptors 高亲和力受体 II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文完成的研究。文中任何引 用他人的,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 任何形式的研究,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l、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文按照学校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 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敞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医科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时,署名单位 仍然为山西医科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业年!月生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斗年£月茸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山西医科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JJ西医科人学硕.L学化论文 刖吾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限局性的水肿反应。 其典型皮肤表现为风团,主要的病理变化皮水肿,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 淋巴管扩张及血管周围轻度炎性细胞浸润。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 高、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 极大不便。近年来,由于生态的变化,荨麻疹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世界 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荨麻疹的有效治疗已成为我们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免疫因素 多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是II或II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理为:变应原进 胞表面的Fc受体Q链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靶细胞 上的IgE发生性桥联,通过信号转导传至细胞内,使Mc脱颗粒组胺、五羟色胺 等炎性介质心1。这些炎性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 体分泌增加等,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荨麻疹发病的非免疫因素是某些物质使补体激活或 直接刺激MC脱颗粒,组胺等炎性介质。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还可能涉及性抗体和 T细胞∞^5l。部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病人可检测出抗高亲和力IgE受体自身抗体和抗 IgE自身抗体,可以直接活化MC或/和嗜碱性粒细胞,导致其脱颗粒;MC同性T细胞 相互作用也可被激活。 综上所述,MC是荨麻疹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脱颗粒血管活性介 质是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哺1虽然此过程中也有嗜碱性粒细胞的参与,但以MC为靶细胞 对荨麻疹进行研究显然更有意义【71。 现代医学主要为对症治疗,最常用的是抗组胺药,抗组胺药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 受体发挥作用,并不能组胺的,单用抗组胺药疗效有限,且其具有中枢镇静等副 作用而了其临床应用。能否找到一种辅助药物,既可以减少抗组胺药的用量,又可降低 荨麻疹的发病率且副作用又相对较少,一直是我们医务人员努力寻找的目标。 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黄芪(Astragalus,AS) Bge.Var.mon曲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的干燥根哺,。味甘,性温,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敛疮排脓,利水消肿, 脱毒生肌等功效,是中医补气的要药阳1。它含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氨基酸、、生物碱、 黄酮类、蛋白质、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药理研究表明n01,黄芪具有降压、降 血糖、强心、利尿、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镇静镇痛等作用。黄芪可作用于 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双向的免疫调节作用n1一引。此外,有研究报道:黄芪对失血性 休克再灌注肠黏膜有一定的作用n引,其机制与肠粘膜Mc脱颗粒有关。且黄芪能 够组胺引起的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n41。我科应用黄芪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但其作用 机理尚不清楚。黄芪治疗荨麻疹的机制与其对MC脱颗粒是否有关、黄芪是否有抗组胺作 山西医科人学硕}:学位论文 用J下是本实验的目的。 2 西医科人学硕Jj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对荨麻疹动物模型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饲养于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 1.2实验药物 黄芪豪州市万珍中药饮片厂,批号081226;富马酸酮替酚片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 一厂,批号08110l;伊文蓝 1.3实验仪器 低速离心机SC一3610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72l型分光光度计上海 第三分析仪器厂、精密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 2.1抗血清的制备 取wister大鼠五只,5%的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O.5m1于后腿两侧肌肉注射,同时腹 腔注射百白破疫苗0.2m1/只。12—14天(IgE产生高峰期),腹主动脉采血,收集血液, 备用。(用五只致敏大鼠的混合抗血清) 2.2荨麻疹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处理(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法,即:PCA) 只;将各组药物均配制成2m1溶液,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日,第5同给药后在大 鼠背部选取致敏点,将所域的毛剪光。取上述IgE抗血清,加生理盐水按1:1稀释 后,于剪毛区皮内注射抗卵蛋白血清生理盐水0.1m1/点。末次给药后l小时进行抗原攻 30分钟后将动物断头处死,迅速分离背部皮肤,进行测定。 2.3蓝色反应斑光密度值(0D)测定 平均光密度值,计算出百分率。 率=(卜用药组平均光密度值/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值)×100% 3.统计学处理 山西医科人学硕1:学位论文 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 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属蛇的属相婚配表黄芪各组均能够降低大鼠皮肤组织蓝斑oD值,与模型组 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提示黄芪具有荨麻疹的作用。且中、大剂量 作用较佳。黄芪中、大剂量组与酮替酚组对荨麻疹的作用相当,但中、大剂量组之间 无差异。 表1 黄芪对人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oD值的影响(x±s) VP0.05 注: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卯≤0.05;与酮替酚组比较,▲P≤O.05 4 I!!i医科人学硕’jj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对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同实验一 1.2实验药物 黄芪豪州市万珍中药饮片厂,批号081226;富马酸酮替酚片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 一厂,批号081101;伊文蓝甲苯胺蓝大鼠组胺ElISA试剂盒R&D 1.3实验仪器 低速离心机SC一3610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精密电子天平上海精密 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R.960自动酶标分析仪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数显 恒温水浴锅上海申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振荡培养箱SPX.250B—D型上海实业有 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2.实验方法 2.1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检测 获取实验一大鼠皮肤组织标本经中性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 (1)石蜡连续切片厚4um,贴附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载玻片上,60℃烤箱过夜。 2min (2)常规脱蜡至水:二甲苯I15min_◆二甲苯II10min.斗.100%酒精I 2min 70%酒精II o蒸馏水2min (3)1%甲苯胺蓝染色1分钟,O.5%冰醋酸分化切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呈色,至肥大细胞颗粒呈紫色,细胞核呈蓝色为止) (4)自来水冲洗,晾干,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大细胞中脱颗粒细胞数,计算脱颗粒率。 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卜用药组脱颗粒数/模型组脱颗数)×100% 2.2大鼠血液组胺水平的测定 西医科人学硕.Ij学位论文 2.2.1检测原理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大 鼠组胺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了大鼠组胺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组胺,温育;洗涤后, 加入HRP标记过的组胺抗体。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 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成最终的。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大鼠组胺的浓度呈正 相关。 2.2.2血样采集和保存各组实验动物动脉采血2m1,肝素抗凝,分离血清,及时检测或 一20℃保存待测。 2.2.3实验步骤 (1)实验前将试剂盒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 (2)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品孔、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ul; 待测孔中加样品稀释液40ul,待测液lOul。37℃温育30分钟。 (3)洗涤液清洗5次,吸水纸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ul,空白孔除外,37℃温育30分钟。 (5)弃去液体,洗涤液冲洗,吸水纸拍干,重复5次。 (6)加入显色剂A、B,37℃避光显色10分钟。 (7)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8)测定:15分钟内在450nIIl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 (9)结果计算: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0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 样品的oD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 3.统计学处理 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 有显著性。 4.结果分析 4.1黄芪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晌 正常的肥大细胞结构完整,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呈蓝色,边缘光滑,胞 浆内充满粗大的紫红色颗粒(油镜下可见)。模型组肥大细胞肿胀变形,胞膜破裂,边缘 不齐,颗粒脱出。由表2可知,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各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均减少(P≤ 0.05),中、大剂量效果显著。黄芪中、大剂量组与酮替酚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 且黄芪中剂量与大剂量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6 西医科人学硕.L学化论文 表2 黄芪对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x±s) 注:各药物纽‘j模型组比较,卯≤0.05‘j酮替酚组比较,▲P≤O.05△P0.05lj中剂量纽比较,☆PO.05 4.2黄芪对组胺的影响 由表3可知,黄芪各组组胺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中、大剂量组胺含量较低。黄芪中、大剂量组与酮替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且黄芪中剂量与大剂量作用相当。进一步提示黄芪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 放的作用。 表3 黄芪对大鼠肥大细胞炎性介质组胺的影响(x±s) 注: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卯。≤O.05与小剂量组比较,★P≤O.05与中剂量组比较,☆PO.05 与酮替酚组比较,△PO.05 7 四医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对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饲养于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 ’ 1.2实验药物 黄芪豪州市万珍中药饮片厂,批号081226;富马酸酮替酚片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 药一厂,批号081101;伊文蓝;组胺;上海三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9批号090201 1.3实验仪器 同实验一 2.实验方法 盐水2m1/只:将各组药物均配制成2ml溶液,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7同,末次给 药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lml。注射伊文思蓝溶液后,立即于大 鼠腹部事先脱毛处皮内注射0.1%组胺1ml/点,形成一小皮丘。30min后处死,分离腹部 皮肤,用手术剪剪碎置试管内,加入4m1丙酮一生理盐水(7:3)混合液,振摇。浸泡48 组的平均光密度值,计算出百分率。 率=(卜用药组平均光密度值/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值)×100% 3.统计学处理 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各组均可降低蓝斑光密度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黄芪小、中、大剂量组抗组胺作用呈量效关系,大剂量拮抗作用较强,但均弱 于酮替酚组(P≤0.05)。 8 llJ西医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表4 黄芪对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z±s) Lj小剂量组比较,★P≤0.05 注:各药物组‘j模型组比较,木P≤0.05.’j酮替酚组比较,▲P≤0.05 与中剂量组比较,☆P≤0.05 9 I!li医科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 团,伴有瘙痒,风团迅速发生与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该病发病率高,易复发,难以根 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针对荨麻疹的治疗,理想的方法应是对因治疗。 但由于其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故临床上难于达到审因求治。目前西医治 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最常用的是抗组胺药,抗组胺药通过拮抗组胺而发挥作用,但其不能 逆转组胺的效应,且抗组胺药具有不同程度的中枢镇静等副作用,了其临床应用。因 此寻找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药物是国内外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临床应用 黄芪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影响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本实验旨 在初步阐释黄芪治疗荨麻疹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 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关键。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属I型变 态反应。因此目前国内外常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方法建立荨麻疹动物 模型。卵白蛋白抗血清使大鼠致敏,相同抗原进行,抗原的同时加入伊文思蓝染 料,皮肤局部染料渗出,出现蓝色反应斑表明造模成功。 肥大细胞(Mast 造血干细胞,此时的肥大细胞尚不成熟,不具备成熟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当随血液 循环迁移至特定的组织,在组织微的影响下发育成熟,显示出组织性的表型,使 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主要形态学特征 为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内充满大小均匀、圆形的粗大颗粒。 肥大细胞作为初级效应细胞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u引,荨 麻疹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免疫机制多属型I反应:抗原使机体 产生IgE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与肥大细胞表 面的IgE发生性抗原抗体反应,使肥大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发生改变,促使肥大细胞 脱颗粒生物活性介质。非免疫机制:某些物质属组胺剂,使肥大细胞组胺而 引起临床症状。无论何种方式,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的主要效应细胞,并被称之为人体 中唯一能将人的细胞n71。肥大细胞激活、脱颗粒组胺、五羟色胺等炎性介质,作 用于靶器官进而产生临床效应。故通过修饰肥大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来荨麻疹的发生是 本病的研究热点之一。 组织胺简称组胺,是组氨酸在组氨酸脱梭酶的作用下脱梭后生成的作用广泛的单胺 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他们脱颗粒的标志物。每个肥大细胞中 约含有3pg组胺,每个嗜碱性粒细胞中约含有1pg组胺n引。组胺是存在于肥大细胞内的特 异性物质,也是与肥大细胞相关的反应的主要物质基础¨引,且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多 个组织器官,故其对于组胺的合成意义更加突出啪1。组胺与H,R,H。R,H。R和H。R4种受体结 合,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如睡眠一、体温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胃肠和 循环功能的调节、学习记忆心u以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病理过程。组胺与H。R结合介导 10 l西医科人学硕.1:学位论文 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㈡引。组胺也可通过H。R趋化肥大细胞。 毒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在荨麻疹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组胺是导致荨麻疹发生 的最主要的介质【23l。。组胺作为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参与反应性疾病的调节,使平滑肌 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皮肤充血水肿、风团形成, 瘙痒感等。 组胺在反应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拮抗组胺 的生物学作用成为有效治疗该类疾病的途径之一,也是近期研究的热点㈡钆251。 本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各组大鼠皮肤蓝斑的0D值均降低,(蓝斑是大 鼠皮肤致敏部位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伊文思蓝染料渗出而形成,蓝斑OD值的高低 反映了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强弱)提示黄芪可能有治疗荨麻疹的作用,大、中剂量组作用显 著,且与酮替酚组作用相当,但大、中剂量问无差异。酮替酚既可与组胺竞争H,受体,又 能稳定肥大细胞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是临床上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以酮替酚 作为阳性对照,甲苯胺蓝染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MC脱颗粒,黄芪各组均可肥大细胞脱 颗粒,大、中剂量作用较强,且大、中剂量与酮替酚作用相当,推测黄芪具有稳定MC 膜,MC脱颗粒的作用。E1Isa检测大鼠血清组胺含量,黄芪各组组胺水平均降低,进 一步为黄芪可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提供了实验。与黑子清的研究相一致n引。采用磷酸 组胺大鼠皮内注射,(其原理与荨麻疹的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同时尾静脉注射伊文蓝, 局部皮肤可出现蓝色反应斑,取蓝染皮肤在610nm波长处测光密度(OD),发现黄芪各组均 可使OD值降低,拮抗作用呈量效关系,大剂量拮抗作用较强,说明黄芪具有拮抗组胺的作 用,对此曾有类似报道Ⅱ制。 本研究表明黄芪治疗荨麻疹是多环节的,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 依据。今后我们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开展研究,以便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更好的为病 人服务。 llJ西医科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结论 1.黄芪可减轻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表明黄芪对荨麻疹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 2.稳定肥大细胞膜,炎性介质的可能是黄芪治疗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3.对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可能是黄芪发挥作用的又一机制。 12 l!!i医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2]顾瑞金.反应科分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 [3]Hemes cutalleous ofstemcellf.actor B,ZuberbierT,HaaSN,etal.Decreasedexpression andofthe in p75NGFrecepterunicaria【J】.B role [4]Gmber a1.Prevalenceand如nctionalof BL,BaczaML,MarcheseMJ,et anti—IgE inunic撕al JInVest 2l3—2l7. auto觚tibodies De肿ato,l998,90(2): syndromem Sabroe MW.The ofchronic [5] RA,GreaVes urtic捌a1【J】:Arch pathogenesisidiopathic Demlatol,1997,133(8):1003一l008. andtreatment [6]Tha印MD.ChronicuIticaria:pathophysiologyapproaches【J】.JAlle唱y Clin Immunol,l996,98(6):S325-330. [7]孙蔚凌,毕志刚。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活性检测【J】。中华皮肤科,2003, 35l一353。 7(6): [8]中华人民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国药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71. [9]阴键.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应用[M].:学苑出版社,1993.593. [11]陈可冀,李春生.新编抗衰老中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05. [13]黑子清,罗刚健,甘小亮,等.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粘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粘 膜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国中药.2007,32(14):1436—1439 [15]宋光熠,张一红,李杰,等.消风止痒颗粒剂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成药, 1995:17(12):30一32 [16]何韶衡.肥大细胞在反应性炎症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中国病理生理杂 志.2003,19(11):1566一1567 —588 [18]Marone eta1.The networkin G llista】【Iline-cytol【ineaLlle玛ic G研an习妇F,Spadaro innammation.J Allerj盱ClinIrr吼uIlol,2003,112(4Suppl):S83—88 四医科人学坝i:学{!:J=论文 for Xin ZucHeta1.Four aIltihist锄ines [19] C,Xin alle唱ic S,Liya non-sedating J Medic diseaSes:healthassessment EVid.basedMar,2003,3 technolgy (protoc01).Ch (1):35.40 MacGlashanDJr.Hist锄ine:Amediatorof infl锄mation.J Clin [20] Alle唱y Immunol,2003,l12(4Suppl):S53—59 [21]俞朝阳.脑内组胺、多巴胺能神经在吗啡的条件偏爱实验中的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9):1049—53. FE.Advancesin J [22]Simons Hl-anthist锄ines[J】.NEngl Yu The ofhist锄ineand neuroninthe of [24] ZY action dop锄ine experiment conditioned Phamacol 1(9): Bull,2005,2 mo叩hine-inducedplacepreference【J】.Chin 1049.53 [25]Akdis FEHist锄ine arehotin CA,SimoIlS receptors Ph锄ac01.2006.533(1.3):69.76 14 i7避)I『1 tPcA反应动物模型 腹部内面可见明显盈 T见蓝斑(0vA致敏) (0vA致敏) 大鼠背部蓝斑(皮内注射HA) 模型组Mc肿胀变形,脱颗粒明显 有×400 中剂量组部分脱颗粒×400 大剂量组部分脱颗粒×400 酮替酚组№部分脱颗粒 ×400 llj西医科人学硕}:学化论文 肥大细胞在荨麻疹中的作用及荨麻疹的治疗 摘要:肥大细胞是I型反应的初级效应细胞,其激活直接影响中性粒细胞和嗜酸 性粒细胞等次级效应细胞的聚集和激活。肥大细胞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而发 挥免疫病理学、生物学作用。肥大细胞(MC)是荨麻疹发病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脱颗 粒组胺、血羟色胺等血管活性介质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故通过修饰肥大细胞的生物 学作用来荨麻疹的发生是本病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肥大细胞 荨麻疹治疗 肥大细胞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细胞,富含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酶系。肥大细胞与过敏反 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是联系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纽带。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多为I型反应,因此对肥大细胞的生 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现就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在荨 麻疹中的作用及荨麻疹的治疗作一综述。 一.肥大细胞概况 1.肥大细胞来源 肥大细胞(Mast 造血干细胞,此时的肥大细胞尚不成熟,不具备成熟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当随血液 循环迁移至特定的组织,在组织微的影响下发育成熟川,显示出组织性的表型, 使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0。个骨髓细胞中大概有68个肥大细胞的前体细胞, ceIl 但肥大细胞的前体细胞极少存在于正常的外周血中,组织干细胞因子(Stem 缺乏可促使肥大细胞发生凋亡,但此作用能被SCF抵抗。在人类,SCF使MC发生增殖、分化、 活化、趋化、分泌和体内聚集【3】。前体细胞的产生率和成熟肥大细胞的时间使肥大细 胞在组织中的数量保持相对恒定。KiemaIl等¨1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 不同组织中其存活时间不同,肥大细胞在早期生命中比成熟生命中期短,耳朵肥大细 胞期为84天,背部皮肤为28天。 2.肥大细胞组织学特性 人的MC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肥大细胞直径约20一30um, 胞浆内富含粗大的异染颗粒。根据胞质颗粒中所含蛋白酶的不同,将其分为类胰蛋白酶 者主要分布于小肠粘膜下层、甲状腺和皮肤,后者主要分布于小肠粘膜层和肺泡间隔。人 MC在各组织中表达的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并不相同,人类糜蛋白酶基因定位 于14q11.2,只有一种;而类胰蛋白酶则为四聚体,且存在多种亚型。 3.肥大细胞的作用和抗原摄取晡1 MC具有功能,可多种小物质如细菌、胶体金、凝聚的IgG、酵母细胞、 铁蛋白等畸’引。但其能力随着随MC的成熟而下降。对鼠腹膜下MC胶乳滴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最大量是在培养初期。MC具有抗原递呈能力,可递呈细菌抗原、花粉和超 抗原,是兼职性的抗原递呈细胞。有研究报道大鼠腹膜处MC递呈抗原给PPD特定的T细 强‘引。 18 西医科人学硕I:学似论文 4.肥大细胞的活化 MC是I型变念反应的初级效应细胞,是次级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的启动者。依免疫系 统是否参与,肥大细胞的活化方式可分为免疫途径和非免疫途径两类。 免疫途径可通过 抗体和T细胞活化肥大细胞一1。非免疫性途径主要由促分泌剂组成,如黄蜂毒素 mastoparan和Tri 由a、B、r三个亚基形成三聚体,但是关于G蛋白通过何种下游途径激发细胞脱颗粒仍存 在争议u0。肥大细胞可多次被激活但其能力不受影响,激活的肥大细胞F儿P表达增 强,Fas的凋亡…3。激活的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自身放大效应活化附近的肥大细 胞,产生更大范围的炎症反应n刳。肥大细胞即使高度分化仍具有增殖能力并且完全脱颗粒 后仍能增殖,并能再次形成颗粒,恢复原有形态u31。 5.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转导途径 肥大细胞的脱颗粒过程是多环节的,它包括囊泡的转运、定向、锚定、融合等,每一个 步骤均受到严格的调控。早在20世纪6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使分泌通 得以产生。90年代,随着电化学检测、膜电容测量和光学测量等生物物理方法的应用¨制, sensitivectorattachment 刍黾出了 SNARE(soubleN—ethymaleimide proteins re—ceptor)学说,使细胞分泌机制越柬越清晰。肥大细胞调节性脱颗粒方式的主要信号转 导通如下: Ca2+/CaM蛋白激酶系统是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Ca2+存在下,抗原的肥大细 以低浓度皂甙处理肥大细胞,在细胞外液增加Ca2+浓度后,透射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脱颗 粒反应。一般认为免疫性刺激激发的脱颗粒反应依赖于细胞外Ca2+流入胞内,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此外,三磷酸肌醇(inosit01 激活CaM蛋白激酶,CaM蛋白激酶可激活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后者参与囊泡的转运及定 向。 5.2 体激动剂绕过传统的受体直接激活三聚体G蛋白,其BY亚基通过另一种G蛋白Dbl家族 作用于Rho家族G蛋白:Rac、I泐、Cdc42n5’161。也可能是它通过激活PLCD进而 目前还不清楚。 5.3 Y DAG/PKC途径:虽然Ca2+是触发胞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将不水解的GTPS渗入细 Ca2+的胞吐途径。NechushtanH等啪1关于肥大细胞的研究表明,PKC在调节肥大细胞脱颗 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的发生不仅涉及Ca2+的升高、酪氨酸 蛋白激酶的活化,还涉及PKC的活化与其底物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磷酸化。PKC的激活机制 与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肌醇代谢关系密切。DAG作为第二能与胞浆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 C(PKC)结合,并使之活化。激活PKC磷酸化细胞骨架蛋白(微丝蛋白、微管蛋白以及肌球蛋 白轻链)、细胞膜蛋白(离子通道或受体等),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由此可见,细胞内Ca2+ 浓度高的情况下,CaM激酶和PKC在肥大细胞活化的过程中既相互,又密不可分。 19 I!Ii医科人学硕:L学位论文 5.4 Q BY2组成的异四聚体,其通过Q链与IgE结合。在没有过敏原时Q链胞外区N.术端 Fc£RI a链相互聚集,当致敏原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gE结合时,促使与IgE相连的Fc£ RI 到胞浆中,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等炎性介质。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中,除 免疫一内分泌网络。各种不同的转导途径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 二.肥大细胞在荨麻疹中的作用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的水肿反 应。本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典型皮肤表现为风团,主要病理变化皮水肿, 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扩张及血管周罔轻度炎性细胞浸润。本病发病率 高,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瞳¨,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 的不便 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为免疫冈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免疫因素 多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是II或II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理为:变应原进 胞表面的Fc受体Q链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靶细胞上 的IgE发生性桥联,通过信号转导传至细胞内,使Mc脱颗粒组胺、五羟色胺等 炎性介质扭刳。这些炎性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 分泌增加等,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荨麻疹发病的非免疫因素是某些物质使补体激活或直 接刺激MC脱颗粒,组胺等炎性介质。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还可能涉及性抗体和T 细胞心3_4_5。。部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病人可检测出抗高亲和力IgE受体自身抗体和抗 IgE自身抗体,可以直接活化MC或/和嗜碱性粒细胞,导致其脱颗粒;MC同性T细胞 相互作用也可被激活。 综上所述,肥大细胞(MC)是荨麻疹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脱颗粒 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是荨麻疹发病的中心环节126J。因此设法调节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荨麻疹的发展角邑为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开辟更广阔的思。 三.荨麻疹的治疗现状 荨麻疹的根本治疗是病因治疗,但由于其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病因“’。临 床上很难达到审因求治。目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很多,如组胺H1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 剂、环孢素、激素类药物等,医结合和中医中药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1.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目前西医治疗荨麻疹主要为对症治疗,常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具有与组胺相同 的乙胺基结构,通过可逆性阻滞、拮抗Hl受体发挥抗过敏作用。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过敏性疾病疗效明显,但它们具有局部麻 醉、中枢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第二代Hl受体拮抗对于H1受体具有更强 的亲合力,此类抗组胺药物由于结构上的改进,中枢镇静等副作用较第一代明显降低12¨。 2.白三烯受体剂 白三烯受体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能 有效预防和白三烯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气道高反应。 疹患者进行了自身交叉试验,结果表明孟鲁司特与安慰剂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荨麻疹患者的 活动积分,且治疗期间孟鲁司特组H1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3.免疫调节剂 l!!i医科人学硕.I:学位论文 高芳等【29-.报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接触抗原后不能 有效调动防卫机制,中和或清除抗原。卡介菌多糖核酸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其主要成分 为核酸、多糖等十几种活性物质。它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此外还具有与胸腺肽P.转移因子相同的免疫活性。 4.中医中药 中医称荨麻疹为瘾疹,发病原因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多为:禀赋不耐,腠理失 调,外感风寒、风热、风湿之邪或饮食失节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卫外不固所致。国内 外许多医学工作者在中医中药治疗荨麻疹方面进行了探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龚勤啪1 用消荨汤治疗荨麻疹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吴海斌。¨1等用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荨 麻疹患者30例,有效率达92.5%,提示在传疗中加入曲池及肾俞穴埋线之法对荨麻疹 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此外,临床上运用抑肽酶、组胺球蛋白。地1、自血疗法n3’3钔治疗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 疗效。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理论完善,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显著,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 势,但其作用机理相关报道较少,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