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学 > 药品论文

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以药补医机制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29 16:10:49 人气: 标签:药品储存与养护论文
导读: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的实施意见的目标: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的实施意见的目标: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启动以来,各试点县(市)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药补医尚需巩固,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有待深化,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的综合性和联动性有待增强,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拓展深化。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巩固和扩大成效,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深化公立医院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加注重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加强分类指导,下放相关权限,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主要目标。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落实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二、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三)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各省(区、市)要明确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责任。

  (四)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依据各省(区、市)制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县级人民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每个县(市)要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在此基础上,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其他公立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也可探索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定期向社会公示规划执行情况,对未按规划要求落实办医责任或超规划建设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床位规模按照功能定位、当地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予以核定。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鼓励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国产设备和器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筛选包括中医中药技术在内的一批适宜医疗技术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严格控制超越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引进和应用。

  (六)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完善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范围,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加快落实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医院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等对待政策。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研究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县(市)推进公立医院改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

  三、管理体制

  (七)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办医体制。各县(市)可组建由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部分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办医职能,负责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院长选聘、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鼓励地方按照加快转变职能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

  (八)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政事分开,合理界定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县级公立医院执行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等办医机构的决策,具有人事管理权、副职推荐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权、年度预算执行权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各省(区、市)要明确院长任职资格条件,开展管理干部专业化培训,培训情况作为任职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九)建立科学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以公益性质和运行绩效为核心,突出功能定位、公益性职责履行、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提升考核的客观性。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惩等挂钩。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等办医机构对院长的激励约束,强化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严禁将院长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

  (十)健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程序执行,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实行规范化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重点管理好病历书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手术安全管理和急诊抢救等工作。改善医院服务,积极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便民门诊,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完善收费项目公示和费用查询等制度。县级公立医院要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健全调解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十一)以药补医机制。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补助,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各省(区、市)制订具体的补偿办法,明确分担比例。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财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增加的投入要纳入财政预算。将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十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在医保基金可承受、总体上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将通过推进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得直接返还医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调整政策与医保支付政策相互衔接。根据需要可将价格调整权限下放到县(市),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

  (十三)落实投入责任。全面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财政补助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补助与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购买服务机制。落实对县级公立中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对位于地广人稀和边远地区的县级公立医院,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给予必要保障。

  五、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十四)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省(区、市)为单位,实行分类采购,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办法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地方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利于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预防和遏制行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则,探索药品集中采购的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医院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允许公立医院试点城市所辖县(市)与试点城市一道,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应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网上公开交易。鼓励各地对高值医用耗材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办法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在质优价廉的前提下鼓励购买国产创新药和医用耗材。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县级公立医院要重点围绕辅助性、高回扣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加强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的,推行电子处方,按照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十五)加强药品配送管理。药品可由中标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到指定医院。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按照远近结合、城乡联动的原则,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配送。

  (十六)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将药品集中采购情况作为对医院及其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及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对违规网下采购、拖延货款的医院,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限期整改、责令支付违约金、降低等级等处理。涉及商业贿赂等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建立健全检查督导制度,建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价格行为,患者权益。

  六、医保支付制度

  (十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要覆盖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覆盖30%以上的县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到2017年,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加强临床径管理,各省(区、市)要根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实际技术能力等,明确诊疗病种范围,建立适宜的临床径、处方集和诊疗规范,规范处方行为,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强化激励约束,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医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协议约定按时足额结算并拨付资金。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十八)总结推广支付方式经验。总结梳理试点地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支付方式,每年对支付方式所覆盖的病例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要制定临床径,规范操作方式,根据前三年病种实际费用和临床径实施情况,兼顾费用增长因素,合理确定病种付费标准。实行按人头和按床日付费的,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加强出入院管理。

  (十九)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快推进医保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复诊率、人次人头比、转诊转院率、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均次(病种)费用、参保(合)患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等进行公示,提升基本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衔接和部门间、地区间的数据共享,探索建立全国异地协查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十)逐步提高保障绩效。逐步提升医保保障水平,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间的差距。2015年所有县(市)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七、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二十一)完善编制管理办法。要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按照国家推进养老保险制度。

  (二十二)人事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以核定的人员总量为基础设置岗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条件具备的地方新进人员可由医院根据有关和核定的人员总量公开招聘,招聘结果报相关部门备案,卫生计生、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

  (二十三)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方案。在方案出台前,各县(市)可先行探索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业务、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

  (二十四)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县级公立医院负责内部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各省(区、市)要及时总结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务人员考核的经验,指导医院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档案,记录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年度考核结果以及违规情况等,完善医师医疗服务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救死扶伤的主义。优化执业,尊重医务人员劳动,医务人员权益。

  八、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二十五)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各县(市)要围绕近三年县外转出率靠前的5—10个病种确定需要重点加强建设的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提出人才、技术、学科和管理能力提升需求,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在对口支援、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鼓励采取专家团队支援的方式,提高支援效果。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从城市医院选聘一批管理人员和业务前往县级公立医院担任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科主任。

  (二十六)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逐步实现医院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上联下通,对上与对口支援的大型医院相连,对下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17年底前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新农合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九、加强上下联动

  (二十七)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立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等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单独设立,降低医疗成本。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十八)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指导,在县级公立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交流轮岗的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的人员管理体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机构的纵向协作,整体提升基层慢性病诊疗服务能力,提供便民惠民服务。

  (二十九)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围绕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确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主要病种,明确出入院和转诊标准。对原则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诊疗的病种,综合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费用等因素,制定付费标准,实行按病种付费。医疗机构对确因病情原因需要上转的患者开具证明,作为办理上级医院入院手续和医保支付的凭证。

  十、强化服务监管

  (三十)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增强医疗监管能力,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费用控制、财务运行等监管。

  (三十一)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用药量靠前的品规及处方医生进行公示,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回溯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检验等行为。

  (三十二)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医药费用监管控制,重点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医疗总费用、收支结构、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以及检查检验、自费药品、医用耗材等占医疗收入比例等情况。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到2016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收入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下降。到2017年,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十三)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定期公示制度,运用信息系统采集数据,重点公开财务状况、绩效考核、质量安全、价格和医疗费用等信息。县级公立医院相关信息每年向社会公布。加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监督和职业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县级公立医院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完善医疗质量、技术、安全和服务评估认证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十一、强化组织实施

  (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健全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给予地方一定自主权,强化政策保障。省级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确保按落实投入。地市级切实履行职责,统筹推动行政区域内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各县(市)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切实做好实施工作。

  (三十五)加强督导考核。地方各级要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进度安排。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推进情况纳入对各级的绩效考核,确保综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卫生计生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总结推广经验,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医改办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依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考核,适时通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考核结果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挂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

  (三十六)做好宣传培训。正确的导向,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和群众预期,营造的良好氛围。制定工作手册,细化操作办法,积极开展政策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和医院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执行力。深入细致做好医务人员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附件:

  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一、重点任务部门分工1。制订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指导性文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2。总结推广医保支付方式经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2015年6月底前完成3。制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试点方案,并选择部分地区或医院开展试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2015—2016年持续推进

  二、重点任务地方分工1。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省级人民、地市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2。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县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3。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县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4。制定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县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5。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省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取消药品加成6。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省级人民、地市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启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7。落实投入责任省级人民、地市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7年12月底前完成8。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省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9。实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省级人民、地市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0。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县级人民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11。制订县级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标准,合理确定人员总量省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2。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省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3。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省级人民、县级人民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15—2017年持续实施14。确定县级公立医院重点科室建设需求县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5。公布县级公立医院相关信息县级人民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建立制度,每年公布

  三、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任务1。根据有关和核定的人员总量公开招聘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启动2。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3。实行规范化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5。改善医疗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6。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7。制订重点科室建设计划,明确人才、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需求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8。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指导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9。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0。加强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县级公立医院负责2015—2017年持续推进

  概念股:

  乐普医疗:加快布局步伐,构建心血管大健康生态圈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15Q1净利润增37.32%,EPS0.16元,略超预期。

  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72.76%),归母净利润1.28亿元(+37.32%),EPS 0.16元,略超预期。公司新并购的子公司新东港、乐健医疗、海合天和金卫捷在一季报中并表,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分别达72.76%和37.32%。并表后公司的管理费用高达7122万元,同比增幅为60.49%,实际上扣除合并范围扩大及研发费用的影响后,报告期管理费用为2,335万元,同比降幅为10.27%,表明管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并表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5.93亿万元,同比增长72.94%,扣除新增新东港、乐健医疗公司的影响后,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4.20亿元,同比增长22.33%。

  四大板块布局已完备,心血管大健康生态圈加快构建。

  公司围绕医疗器械、医药产品、移动医疗和医疗服务四大板块,打造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并基于网络医院、垂直电商和患者互联网+社区得到实现。

  (1)布局心脑血管网络医院:开展心脑血管网络医院的目的是把视角向不发达的地区聚焦,为基层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公司平台上,将重点以省为单位,在各县建立基于药店诊所模式的实体医疗机构,搭建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平台。

  公司目前与一些大的医院和著名医生有着良好的合作。

  (2)战略布局心脑血管垂直电商: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了电商的资质,在这个平台上将主要卖药品(OTC、处方)、保健品,并提供远程会诊和咨询、优加利远程心电监测iholter、个体化健康管理、大医院就医等服务。

  (3)建立患者互联网社区:主要实现术后患者管理和智能移动器械。术后患者管理包括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和换瓣术后、先心术、起搏器术后和射频消融术后的管理。智能移动器械包括心衰病人的管理、高风险心脏病管理、胸痛病人管理、糖尿病人管理(手机血糖检测仪,正在研发无创血糖仪和连续测试血糖仪)和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无袖带血压计).

  加强移动医疗布局,打造C2B 模式的新型移动医疗模式。

  传统的移动医疗是B2C 的模式,乐普将通过把网络医院、电商和患者互联网社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造C2B 模式的新型移动医疗模式。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风险;政策风险。

  大健康生态圈价值大,调高评级至“买入”。

  我们看好公司在心血管大健康生态圈的布局和推进步伐。我们预测公司15-16年EPS 为0.80和1.05元,同比增长54%、31%。我们给予公司16年EPS 40倍估值,对应合理估值为42.00元,调高评级至“买入”评级。

  三诺生物:2015“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的进发之年

  研究机构:银河证券

  1。事件。

  公司发布2014 年年报和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测。2014 年实现营业收入5.45 亿元,同比增长2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 亿元,同比增长20.65%;全面摊薄EPS 为0.98 元,符合市场预期。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预测为2,648.47 万元-3,583.23 万元,同比增速在-15%到15%之间,低于市场预期。

  2。点评。

  (一)业绩解读。

  受益于国内血糖仪市场的不断成长,公司在2014 年业绩增长稳定。主营产品血糖监测系统(含血糖仪和配套试条)全年销售556.04 万套,同比增长18.87%,并且产品毛利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去年的67.19%上升到68.92%。同期,公司对成本费用和销售费用控制良好,增速分别为15.0%和19.2%,明显低于业绩增速的21.4%。但公司管理费用增加较大,达到6,072.9 万元,同比增长了53%。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和研究费用的大幅增加,其中公司对产品研发投入较大,费用达到2,786.2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5.1%,较上年增长32.4%。

  公司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测报告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速在-15%到15%之间,主要原因是出口确认的收入较2014 年减少。公司出口业务是在对方打款以后才会进行收入确认,导致公司在2-3 月出口的产品尚未确认完毕,直接影响了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如果扣除出口因素,国内市场的收入增速复合预期。

  (二)年报内容亮点解读。

  移动医疗领域的“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

  2014 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定型之年,明确了“血糖仪专家”与“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并举的战略。年报中多次强调了血糖仪和移动医疗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确定了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发展模式。可以说 2014 年是公司通过移动医疗技术探索“血糖管理服务”的开局之年。

  2014 年,公司联手糖护科技推出国内首款手机血糖仪-糖。糖血糖仪通过插孔与手机相连,并将检测的血糖数据储存在手机端以及云端数据库,实现了血糖检测、数据分析和存储、药物使用的提醒、病友社交网络的分享和交流等功能,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个人血糖管理平台。在2014 年手机血糖仪取得接近三万部的销量,获得业界人士和消费者的认可。

  进入2015 年,公司又推出了“微信血糖仪”,除了继承三诺一贯的“准确、简单、经济”的特点外,还实现了血糖数据的智能传输。用户只需扫描血糖仪包装上的二维码(每个仪器对应一个二维码)。以后每次监测完的血糖数据都可以通过蓝牙发送到微信上,存储在微信平台,做到线下数据线上管理,可以随时查看血糖数据曲线。

  我们认为,2014 年在移动医疗硬件领域,公司初步布局已经完成,再一次强化在血糖仪检测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为公司在2015 年向“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进发做足了功课。

  外延寻求医疗服务投资机会,打造“产品+服务”的闭环商业模式。

  公司深知要做到“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必须有强大专业医院、医生资源做后盾,才充分发挥公司血糖仪的硬件优势,打造出产品加服务的“监测-治疗-管理”垂直闭环。因此,公司明确了利用资本手段整合行业资源,在糖尿病防治管理相关医疗服务领域寻求投资或合作机会的外延发展策略。公司收购健恒医院80%股权,正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建立了血糖管理产业一体化布局的首个支点。三诺健恒糖尿病医院拥有的诊疗经验和优质的医生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问诊服务、血糖管理咨询、日常生活健康养护咨询、用药咨询等多种医疗服务等,是公司打造血糖管理大平台所必须的“软件”资源。

  公司的血糖检测“硬件”方面实力出众,已经拥有糖手机血糖仪和微信血糖仪两个血糖监测的移动端数据接口。而三诺建恒糖尿病医院作为公司目前唯一的“软件”,无法满足公司“糖尿病管理服务专家”的战略需求,因此,未来在糖尿病医疗服务领域公司进行外延并购是大概率事件。

  3。投资。

  我们预计2015-2016 年公司盈利6.56 亿元和8.19 亿元,对应摊薄EPS 分别为1.24、1.54,对应2015-2016 年PE 为39、31 倍。我们认为,公司传统血糖仪OTC 业务发展稳定,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向“糖尿病管理服务”发展的目标明确,我们投资者密切关注。

  4。风险提示。

  医院渠道的拓展低于预期;手机血糖仪、微信血糖仪的推广低于预期;外延医疗服务并购低于预期。

  鱼跃医疗:携手阿里,硬件及渠道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公司发布一季报:实现净利润1.09 亿,同比增长15.26%。

  公司公告称:201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6 亿,同比增长15.53%,净利润1.09 亿,同比增长15.26%,扣非后净利润1.04 亿,同比增长18.28%,基本符合预期。同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增速为0-30%。

  依托“医云”,携手阿里共同打造生态闭环。

  鱼跃未来将与阿里在互联网转诊、慢病管理、电子处方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真正形成的商业模式可能是线上通过阿里构建的线上系统提高用户流量,线下鱼跃已与国内知名的大医生签订了服务协议,提供鱼跃的“医云”服务,“医云”的商业模式将是和医生合作,鼓励医生开立云诊所,云诊所中公司只作为小股东存在,而医生持股则超过50%。今年年底公司或将建立超过1000 家的云诊所,每家云诊所可能是一名大医生进行云治病的平台。公司未来有望通过使医生和病人对“医云”平台产生很高的粘性,从而打造良好生态闭环。

  整合上械集团资源,强化批文优势。

  我们预计上械集团或将于今年下半年并表。整合上械将使公司获得更多具有一定稀缺性的II、III 类器械批文,未来凭借公司民营企业的高效的管理运营效率及上械在医院端的渠道优势,公司或将打造多个产品集群,为医院提供整体耗材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鉴于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我们认为对公司的估值不应仅参照传统医疗器械企业的估值,应给予一定的创新溢价。在不考虑上械集团并表的情况下,我们维持公司15-17 年EPS 为0.73/0.93/1.17 元,股价47.49 元,对应PE 65/51/4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械整合进程不及预期。与阿里的合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九安医疗: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由硬件向健康大数据服务转型

  研究机构:中投证券

  公司4月14日公布年报,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3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0万,同比增长211.23%,每股收益0.03元,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公司实现扭亏,主要原因是公司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孙公司iSmartalarm公司60%的股权获得股权转让款,以及孙公司Bloomsky收到400万美元的投资增资款所致。

  投资要点:

  iHealth系列国内外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进一步提升。

  2014年iHealth系列国内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但国内自主品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线上销售费用较高,销售额有所下滑,代工产品销售额略有增长。

  管理费用12047万元,同比增加66.55%,主要是由于欧洲、美国团队人员增加导致相应薪酬增加以及研发支出增加。研发费用4105万元,同比增长25.85%,主要用于硬件、应用软件和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新产品开发。

  构建“硬件+APP+云服务”体系,扩大iHealth产品用户数量,积累用户健康数据,形成从硬件到服务的闭环。2014年,硬件方面iHealthAlign移动互联血糖仪在美国上市,同时原有蓝牙移动互联体重秤以及智能运劢记彔仪推出升级产品。应用方面多款APP上线,不小米联合打造的“爱家康”APP目前已能适配所有安卐系统。上线了健康管理应用程序MyVitals2.0和血糖管理应用程序iGluco-Smart3.0。云端方面继续数据中心,优化存储、提取、分析功能。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拓展,继续扩大产品用户数量、积累健康大数据。15年公司将重点拓展“BtoBtoC”业务,力争在国内和欧美地区各实现一到两家iHealth系列产品不与业机构、医疗机构合作成功幵可复制的合作,将iHealth系列产品不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成功对接,打通个人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环节。

  打造“智慧健康生活众创空间”,孵化移劢医疗和智能硬件项目。2014年公司在移动医疗、智能安防和智能天气方向上的布局已得到资本市场高度认可,成功实现了自身的项目孵化。公司基于对未来几年移动医疗和智能硬件的相关产品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判断,将向创业者提供从工业设计、体系认证、试制生产、与利甲请、营销推广等全方位的服务,孵化移动医疗和智能硬件的项目。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前公司业绩受ihealth系列推广期市场开拓、研发、销售费用持续较高的影响,短期业绩丌理想,14年因孙公司的投资收益才实现扭亏,15年业绩压力仍较大,我们预计ihealth的收入占比将在16年提升至50%,届时可实现盈亏平衡。预计15-17年EPS为分别为-0.18、0、0.05元,考虑到公司是移动医疗行业先行者,所处行业有望爆发性增长,目前正处于由硬件业务向健康大数据服务、健康管理业务的转型期,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ihealth系列推广低于预期的风险、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增加导致盈利水平持续较低的风险

  理邦仪器:业绩短期波动不影响公司长期成长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事件:

  公司4月24日公告201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下降11.08%;净利润-1536万元,同比下降247.51%。

  点评:

  业绩短期扰动不影响长期成长,二季度收入有望恢复。公司约2/3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国际市场,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原油等大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俄罗斯、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场都受到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外汇市场波动剧烈,如人民币对卢布在一季度升值近30%,导致部分代理商持币观望,外销收入较同期下滑,进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和短期业绩亏损。医疗器械产品满足的是人们对医疗的刚性需求,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市场需求刚性,短期汇率波动对业绩的扰动不可持续,公司收入有望在二季度恢复并扭亏。

  高端彩超和POCT不受影响,公司长期高成长值得期待。此次汇率扰动主要影响公司传统业务的海外收入,国内市场和高端彩超及POCT产品不受影响。彩超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具有后发优势;公司POCT生化和免疫诊断平台为国内独家,国际领先,多指标卡式检测符合医院使用要求和利益述求,仅国内市场空间就有望超100亿元。公司长期高成长性值得期待。

  明确加码智慧医疗业务,传统业务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公司将智慧医疗业务明确列入2015年重点工作,将积极可穿戴、移动医疗、大数据和医疗信息化等,调整和创新智慧医疗运作模式,在与传统业务协同的同时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心电和妇产诊断国内第一,监护仪为国内第三,硬件入口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公司传统业务嫁接智慧医疗新模式,价值有望获得重估。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在高端POCT平台方面的优势,公司2015年收入和业绩拐点预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明确加码智慧医疗业务,传统业务有望获得价值重估,公司市值空间有望逐步打开。维持为“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市值到100亿,对应股价50元。

  风险提示:彩超和磁敏产品上市低于预期;POCT和彩超推广低于预期;国际汇率持续大幅波动。

  阳普医疗:新产品与销售创新驱动成长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布局医疗信息化,并购基金加速拓展,维持增持评级。新产品+金融创新支撑成长,维持2015~17年盈利预测EPS0.24/0.32/0.44元。公司拟并购广州惠侨,进军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领域,并成立6亿医疗并购基金,加速布局步伐。目前市值约62亿,对比广阔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0元。

  新产品和金融创新支撑成长。2015年1季度收入9290万元,同比增1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94万元,同比增21%,扣非净利617万元,同比增44%,EPS0.03元,符合预期。新成立融资租赁子公司深圳希润增加利润322万。智能采血系统投放带动采血管及采血针净利增加66万元,对应母公司收入增长15%,净利增16%。子公司杭州龙鑫也实现扭亏。全年融资租赁业务将继续配套支持销售拓展形成新的增长点。新产品心肌检测POCT与维润赛润代理将上量,贡献利润。同时更多新产品上市也将逐步支撑未来成长:①血栓通弹力图仪完成注册上市;②POCT试剂系列化和智能化;③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和净化器上市;④基于光声成像技术的直乙肠镜诊查系统升级。

  信息化布局起步,打造新增长翼。通过资金+换股方式,公司以1.9亿(对应2014年PE仅17X)收购广州惠侨,进军医疗信息化产业。

  在县级医院信息化以及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公司将继续以广州惠桥作为平台,借助并购资金力量,加速外延整合步伐。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风险;移动医疗布局导致费用增长过快。

  新华医疗:并表增厚业绩,血透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新华医疗发布年度报告:2014年公司实现收入62.83亿元,同比增长49.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40.90%;扣非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38.28%;实现每股收益0.82元。公司拟每10派0.81元(含税).

  公司披露2015年一季报:收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39.43%;净利润7996万元,同比下降7.77%;扣非净利润7147万元,同比增长10.17%;实现每股收益0.20元。

  事件评论

  并表驱动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业绩增长平稳:受远跃和威士达并表驱动,公司2014年收入62.83亿元,同比增长49.83%,提前完成公司十二五规划50亿元收入目标。分产品看,医疗器械收入52.46亿元,同比增长55.42%;环保设备收入4481万元,同比增长36.55;药品及器械经营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21.43%。2015年一季度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净利润增长相对平稳。一方面是去年一季度处置土地使用权带来较高的营业外收入(2,593万元),另一方面并产品结构调整也有较大影响。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公司期间费用受并表影响改善明显,2015年一季度期间费率为14.04%,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率、管理费率分别下降0.77、0.88个百分点,财务费率上升0.09个百分点。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22.29%,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所致。威士达在去年二季度并表,由于是代理诊断试剂,毛利率相对较低,对一季度同期毛利率影响较大。预计随着高毛利血透及耗材业务的开展,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

  血透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成新利润增长点:公司血透业务拓展顺利,11月收购成都康福肾脏病医院、新华医院、武汉莱格创捷和益畅商贸(透析机及耗材),成立湖北新华医疗.12月设立湖南昌恒医院、康晟医疗、菏泽福慈医疗,增资湖北嘉延荣,持续推进血透业务在山东、湖北、等地投资平台的搭建及血透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内潜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ESRD)预计已超过100万人,登记在册血透患者28万人,行业需求旺盛,公司新血透投资平台的建成有助于公司在各省/市血透中心的设置及潜在需求的,新利润增长点将逐渐。

  内生外延并重,整合全产业链:公司通过几年的外延式收购,已初步确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制药装备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上游制药装备领域产品线不断完善,远跃药机、英德生物逐步贡献业绩;中游医疗器械领域全面布局,诊断试剂+血液透析等新业务前景广阔。下游医疗服务领域,公司已投资9家医院,未来医院整合仍将延续,不排除有建立医院连锁网络的可能。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是国内优秀的医疗器械行业整合者,制药装备逐步完善,血透及服务带来新增长点。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1.04元、1.32元、1.77元,对应PE分别为50X、39X、29X,维持“推荐”评级。

  (责任编辑:DF010)

  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非经营性-2009-0019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证券投资咨询资质:上海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编号:ZX0064

  及投诉热线:值班热线:-2345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