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学 > 药品论文

药品论文浙医二院美小护有绝招 不光打针发药也坐堂门诊写论文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4-2-21 14:55:38 人气: 标签:药品论文
导读:可爱的小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这是电影《日记》里的一个场景。后来几十年里,大人小孩都学会了唱这首插曲。扮演女主角的凤,塑造了…

  可爱的小哄女孩儿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这是电影《日记》里的一个场景。后来几十年里,大人小孩都学会了唱这首插曲。

  扮演女主角的凤,塑造了新中国第一代的形象可爱、勤快、充满朝气、带点的理想主义情怀。但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讲,这已经常遥远的故事了。

  如果再拍一部《日记》,主角当中至少还得有男,还得身怀绝技,他(她)可能还会像医生那样定期坐门诊、穿上手术服给患者服务。

  唐佳迎,是浙大城市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现在在浙医二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实习。当的妈妈已经托人帮她找好了工作,但她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没领妈妈的情。

  “EICU里的老师都很厉害,我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专家型。”小姑娘说。

  在浙医二院,记者就认识了这样一批身怀绝技的“护理专家”,很多时候,医生也要给他们发会诊单,请他们来帮忙解决一些问题。

  一圈医生围着

  哇哇哇感叹个不停

  36岁的申屠英琴,长着一双漂亮的眼睛,笑起来会弯成月亮一样,同事们都叫她“申屠”。

  1998年参加工作,现在她是浙医二院PICC专科之一,虽然是,但她和她的姐妹们,也像医生一样每周固定有坐堂门诊。

  所谓PICC(经外周置入中脉导管),是指外周置管中脉导管术,主要用于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等病人。

  “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因为在四肢浅表静脉输液,经常输液,这些部位的血管会被;对肿瘤病人来说,一些化疗药物刺激性,也会对血管造成。”申屠告诉记者,她们的工作,就是在病人的血管里埋下一根细长的软导管,这根导管可以用半年到一年半时间,这样病人就不用反复扎针,也不用担心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

  前两天,记者在浙医二院采访时,正好遇到血液科医生发来会诊单,这是一位40来岁的病人,下午要开始做化疗,需要PICC的给病人做导管穿刺。

  申屠和她的同事李,推着小推车来到病房,小推车上有导管穿刺需要的所有器材,以及免洗洗手液。

  口罩、洗手、让家属暂时回避,两位开始准备。李拿出所有需要的器材,开始铺无菌垫,申屠一边拉窗帘,一边跟病人聊了起来。

  “你是哪里人啊?临安的呀。第一次做穿刺是吧,不要紧张,我们技术很好的。”李已经穿好了一次性手术服,这样的架势,第一次做穿刺的病人,可能会有些怕。

  李拿出软尺,量了病人的臂壁围和手臂长度,申屠做好记录,“这样我们就知道,需要多长的软管。”

  这条软管,从病人的左手臂穿进去。李站在病床左边,开始插管,申屠站在病床右边,手上拿着B超探头,借助B超,可以清楚地找到血管的。

  “你的血管比较粗,可以直接插进去,把头转过来,闭上眼睛。”

  “弄好之后,吃饭、洗澡都没关系,放块干毛巾,然后用保鲜膜包牢,可以洗澡的。”

  “家里有没有孩子啊?上大学了啊,真好,培养出来不容易啊。”

  “快好了。现在我要用B超检查一下,看看插的好不好。好了,头可以转过来了。”

  穿刺的过程,大概花了3、4分钟时间,整个过程申屠一直在跟病人聊天。脱下手术服、收起无菌垫,差不多好了,家属才被允许进来。

  “乘车的时候,左手不要举起来拉手环、不要拎重的东西。”申屠告诉病人和家属,回家之后,每个礼拜可以到当地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插管;如果当地医生不会处理,可以打电话给她们。

  申屠告诉记者,她们还经常接到其他医院的会诊请求。她一直记得3年前第一次去外院会诊,一个脑中风病人,脖子上、股动脉都留过针,但都留不了几天。申屠做插管的时候,医生围了一圈,“哇哇哇”不停感叹。

  “成就感,巨大的成就感,被医生和病人认同,这是很幸福的事。”她笑着说,解决同行的难题,让她感觉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拉上窗帘检查伤口

  专职坐堂出诊

  申屠的工作,让医生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但是她却告诉记者,她的同事伤口造口专科的工作,更加了不起。

  造口就是在无法正常排便的病人腹部外,加造一个口袋,帮助排泄。

  “造口需要得非常精细轻柔的护理,稍不留意,就会弄疼病人,老实说,我觉得自己真没他们那么细心。”她说。

  在浙医二院肿瘤科病房里,记者也看到伤口造口专科的一次出诊。

  这是一位结肠癌的病人,出诊的是专科是夏金萍,她是浙医二院4位国际造口治疗师(ET)之一。

  因为是手术后第一次做造口护理,做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详详细细地说给一旁的家属听。大妈50来岁,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学会。

  “家里换的时候,下面垫一个塑料袋或者,这样比较省钱;这个是大便,不用怕的,擦一下,放到这个塑料袋里面,就不会臭了;手术刚做好,会出血,也不要怕,轻轻压一下,就好了。”

  夏金萍说得不紧不慢,手上的动作也很轻柔。但看得出,大妈跟记者一样,都有些紧张。

  一旁的申屠告诉记者,很多病人的造口是终身性的,所以必须在病人出院之前,让家属和患者学会护理方法,每次护理,都要花30多分钟。

  长赵锐祎告诉记者,在浙医二院有80%的伤口会诊,医生会请伤口造口专科来帮忙。

  “手术之后感染,伤口糜烂;还有糖尿病人,伤口愈合本身就很差,一般医生都无决时,就要我们专科出面。”她告诉记者,目前浙医二院一共有4类专职,除了PICC,ET,还有糖尿病、疼痛管理的专科。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如何预防糖尿病足这样的并发症?这些事情可能医生不会说得很详细,糖尿病专科的工作,就是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血糖仪怎么用、胰岛素怎么打,饭怎么吃,这些问题,就可以咨询糖尿病专科。

  一些肿瘤病人,身上带镇痛棒,疼痛管理的专科,每天要来查两次房,看看镇痛棒效果好不好?要不要调整剂量。

  除了每天在各个病区打“游击战”,专科还有固定的门诊。像伤口造口护理,是每周二、五;PICC门诊,每周一到周五都有,每天都有30几个病人需要做插管护理;。

  一年31位参加境外培训

  专科持证上岗

  “我去学习过,在他们那里,专科的,比普通医生的门诊还贵呢。”赵锐祎说,不光是打针、发药、量体温,专科做得好,将来就是护理专家。

  目前,浙二一共有1700多人,这当中有专职专科13人,这还不包括各个病区、急诊的专科。

  这些,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拿到“上岗证”。

  比如造口治疗师,需要接受为期3个月培训,最后才能拿到“国际造口治疗师”的资格;静脉输液、疼痛管理的专科,虽然浙江还没有培训,但是他们也经过院内的各种培训,有省卫生厅颁发的专科资格。

  “比如麻醉科医生主讲的培训课程,我们PICC的,就要去学习;内分泌专家主讲的培训课程,糖尿病专科也要去听。”赵锐祎说。

  毛越是EICU专科,这个帅气的男在行政部门工作了2个月之后,就逃回急诊重症监护室去了。

  毛越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就成为浙二EICU的一名,拿过全省医学技能竞赛第一名。前段时间,医院把他送到美国,培训了3个月。

  “他们的专科,都常专业的,我们跟他们还差很多,我给自己订的职业目标,就是做个ICU的专家。”他告诉记者。

  每年,浙二都会把送到境外培训,急诊科的杨晓娜,去的是新加坡,还有的去过日本、。长看了去年的工作总结,去年一年护理部有31个获得了到境外培训的机会。

  “其他医院的解决不了的,可以来找我们;我们再去找谁?只能自己把硬骨头啃下来,既要学习,也要搞科研。”

  说起科研,赵锐祎特别骄傲,过去4年,只有13个人的专科团队,在各种核心上发表了27篇文章,把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给更多人提供帮助,她觉得很有意义。

  “我们在进一步拓展的职业内涵,让参与到护理品质提升的活动中,使其意识到我在管理患者的价值。”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在他看来,帮助成长不仅仅是专业上的,而是全面培养,使其能够尽快地管理患者。

  “我们医院救治的病人病情大多比较重,所以对的要求也很高,相应的,培训的机会也是最多的,事业发展的平台也是最好的。”

本文网址: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