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药学 > 药物论文

梳理书籍发展史133个案例透析书籍设计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24 18:31:26 人气: 标签:药物发展史
导读:最喜欢里面那个以折页形式呈现的跨文化视角的书籍形态进化史图解,如果能在我们做这期关于纸张的假展览前看到,简直是绝佳的。在读这本大开眼界的书时,最想买两…

  最喜欢里面那个以折页形式呈现的跨文化视角的书籍形态进化史图解,如果能在我们做这期关于纸张的假展览 前看到,简直是绝佳的。

  在读这本大开眼界的书时,最想买两本送给给两个朋友。一个是做艺术书的编辑小马哥,另一个是做書的视觉设计曹老师。无论是内容选题、版式审美,还是装帧品位,都与他们刚好契合。这本ART IN BOOK FORM《书籍形态艺术》,和之前我们推荐过的两本搭在一起,简直就是设计师和编辑们必备的专业书三兄弟!

  我们曾经推荐过的两本书,一本是系统介绍版式设计基础知识的LAYOUT NOW 《今日版式》(当我们谈版式时我们在谈什么),书中有很多对版式作品的深度解析,以及设计师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等。另一本是THE ART OF PRINTING《印刷的艺术》(不懂印刷?书下厂之后可能会倒大霉哦),解答书籍设计师和编辑对印刷方式的各种疑问,帮你找到最合适的印刷方式来实现书籍的创意。

  在书店溜达的时候,会遇到一本书多种版本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将不同的版本都抽出来翻看、比较,选择其中的一本带走。实际上,书的内容大体是一样的,但因为“长相的不同”,命运也不同——被买,或是滞留书架。

  在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书籍设计”的问题。先撇开内容不讲的话,书籍设计对书的受欢迎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好的设计是吸引读者将书从书架上拿下来看的第一步。

  我们就这个主题专访了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他说:“书籍设计并不单指排版和封面设计,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化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总而言之,书籍设计大体应当包括装帧、编排设计、编辑设计三个部分的工作,而这三者的操作顺序应当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最后自然而然地形成装帧和封面设计。”(此处省略几百字,详见ART IN BOOK FORM《书籍形态艺术》一书,2018年出版)

  在历史的累积之下,现在可供设计师选择的书籍装帧方法多种多样。像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包背装、线装、科普特装订,还有常见的现代平装和精装等,这些装帧方式有的已有上千年历史,短的也有几百年,但合理应用的时候,不仅没有陈旧感,反而更能突出书的主题。

  像《解毒》这本介绍中草药用法的书籍,按植物的寒性和热性分开两册,采用卷轴装订。这种古老的装订方式并不会给读者有“走错场”得感觉,反而衬托出中医药的源远流长。

  而同样历史悠久的经折装,在现代书籍装帧里混得很开。像这本讲述卡披藤(一种致幻藤蔓植物)的书, 因为内文分为两个视角:一是对卡披藤的科学调查;二是喝下由卡披藤制成的致幻饮料之后所产生的独特视觉流,因此书籍采用经折装帧,层层来反折叠之中,一面一个视角,在形式上强化内容。

  而现代常见的裸脊装订其实脱胎于科普特装订(Coptic binding,一种早就在公元2世纪就在埃及地区使用的书籍装订方法),它在现代设计师的妙手之下依旧大放光彩。

  除了装订方式之外,另外一个明显决定书籍颜值的因素就是封面。虽然装订方法多样,但市面上流通的书籍大都还是以平装和精装为主,穿“奇装异服”的书还是少数。因此,封面就成了一本书区别其他书的另外一个重要外在。

  Daddys(Zach Dodson设计)是一个怪异、、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小说从爸爸的钓具盒入手,逐渐深入探索人性、与爱。因此,设计师将封面设计成钓具盒的样子,呼应内文。

  《水田里的妈妈》(雾室设计)讲述了一个颠沛的家族史。故事发展的时间线正好吻合从农业时代现代化。因此封面用黄褐色代表农业,灰色代表现代化,隐喻从时代现代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母亲扛起生活的重担,书中多处表现孺慕之情,“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章节陈述母亲为了,从后门逃进水田躲藏的场景。因此,设计师从这里入手,将母亲的脚印“再现”出来。

  《街头指南》(3urstudio设计)这本书从衣食住行告诉读者流浪汉的生活。书籍的封面使用了很多可以让人联想到流浪汉的元素:塑胶袋、被丢掉的瓦楞纸等。通常,这些东西都是流浪汉会搜集来换生活费的垃圾。所以,设计师大胆地将瓦楞纸载上不经雕琢的手写字,直接粘贴到封面上!

  以上几个封面都是从书的内容出发,设计上与内容紧密联系,表现文本的内涵。封面只有在做到这个的前提之下,而后才能谈论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装帧属于形态上的范畴,独特的装帧的确可以让书“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应避免为装帧而装帧。不管是装订方法的选择,还是封面的设计,都应该从文本出发,寻求最合适、最能表现文本内容的装帧设计。当然,装帧并不单指这两个方面,鉴于篇幅问题,这里只简单讨论书籍外在表现力最大的两个因素,也就是封面和装订方法。

  我们可能会被一本书的外在吸引而拿起书来,可是打开之后,却发现文字杂乱、行距太密、字体分分钟让人出戏、配图妨碍阅读等问题,这就好比一个穿着讲究的女人褪去外层衣物,却穿着缺乏美感、老旧的内衣一样,让人扫兴。

  这是一个“内在”问题,也就是版面的设计。关于版面设计的理论不少,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处理的无非是两大元素:文字和图像;而且,目的都是将两者进行各种变化组合,最终让文本呈现易读、悦读的效果。

  《又见风筝——吴冠中捐赠作品集》(Somewhere Else设计)内文编排大体采用两纵栏排版,文字与图像互不干扰又相互映衬,便于阅读与理解;留白的巧妙应用又呼应了吴冠中的中国画的意境。

  《Letters of Yage》(Lara Kothe设计)是一本文字量很重的书,为了让阅读轻松一些,设计师在版式上研究,通过丰富的图像来帮助读者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抽象的感觉;同时,对于文字密集的地方,设计师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根据文字内容,调整版式,做到形式上富于变化、不单调。

  《Talking Ceramics I》(Trapped in Suburbia设计)是一本讲述陶瓷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的书。内文的排版相对大胆,文字被故意分开到不同的页面,有些信息又悬在书口,整个版面呈现出一种“脆弱而”的感觉,但同时又兼顾了视觉上的平衡,并不会造成读者的阅读负担。

  好的排版总是如的例子一般,既不妨碍读者读取书中的信息,同时又有美感,即易读和悦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设计师对版面中的所有元素——文字、插图、符号、图片、色彩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再将之合理排列、组合,让文字疏密有序、图文布局虚实相衬、整体视觉和谐。

  “气质”,其实是一种感觉。每份文本都有它特有的力。设计师拿到手文本后,需要文本,了解和分析文本,将之所要表达的力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设计表达出来,那么就成就了一本书的气质。这种气质放到读者上讲,就是ta看到一本书、翻看一本书时候的感觉。感觉对了,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

  《历史的“场”》(吕敬人设计)是一本关于书籍设计与建设设计的书,作者认为两者间密切相关:“书是语言的建筑”,而“建筑是空间的语言”,两者是共通的。因此,书的设计紧紧围绕这个主旨,将这种联系用设计的语言物化,整本书在外观上给人一种建筑的感觉。

  翻阅过程之中,切口透光,就好似建筑的窗户。这些细节都强化了建筑的感觉,把全书所要表达的“书筑”这个概念贯穿在整本书的设计之中。

  再来一个例子。《Hot to Cold》(施德明设计)这本书介绍的是地球上从最热到最冷的地方的建筑,让读者了解不同的之下,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设计师用设计的方式将这种温度上的变化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整书从封面、到切口、再到内页用红、黄、绿、蓝渐变的方式将这种变化给视觉化了,让读者在颜色的转变之中感受一番“热到冷”。

  以上两个例子,都体现了设计师对文本的理解,之后将这种理解设计出来,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或者说直接看到。这也就是编辑设计的核心:如何用设计将信息在纸张这个载体上解构、再组、塑造出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其实,书籍设计中的装帧、编排设计、编辑设计这三者并不能割裂开来看,因为书籍设计是一本书的整体设计,每个方面、每个细节都需要统一考虑,使之在一个系统里和谐共处,达到“1+1+1≠书籍设计,而是“1+1+1=最美的书”。如何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设计出最美的书籍?吕敬人、施德明、Hubert & Fischer 知名设计师在ART IN BOOK FORM《书籍形态艺术》一书中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以上的所有作品也皆出自此书。

  文字編排設計是複雜的過程,須考量層次、閱讀順序、可讀性與對比等諸多因素。但在字體排印系統上,過去台灣、亞洲平面設計學界及業界過度偏重「網格系統」,忽略其實還有其他系統的存在。本書即是透過八大系統的完整介紹,讓相關讀者能夠重新完整地認識文字排印系統,進一步增進設計師的設計能力、拓展設計的可能性。隋棠拍广告忘记戴胸罩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