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临床 > 临床诊断

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6-16 10:45:58 人气: 标签:临床医学类毕业论文
导读:2014年12月初,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举行,以如何培养人民满意的临床医生为核心的新一轮医学教育全面启动。12月下旬,医科大学召开了第七次…

  2014年12月初,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举行,以如何培养人民满意的临床医生为核心的新一轮医学教育全面启动。12月下旬,医科大学召开了第七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学校从2012年就开始推行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综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2014年12月初,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举行,以如何培养人民满意的临床医生为核心的新一轮医学教育全面启动。12月下旬,医科大学召开了第七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围绕学校从2012年就开始推行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综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在充分调查和研究了国内外数十所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后,医科大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标的“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按照“扎实基础、服务临床”的,构建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建设思在全校范围内逐步推广课程。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虽然有系统性好、开设时间较长、被大家广泛接受等优点,但也同时表现出诸多问题:一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余,但缺少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相互联系,难以使学生从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全面认识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疾病过程中的变化,二是存在基础与临床之间知识内容的衔接上产生断层,三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相左。

  按照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为基本授课顺序,医科大学组织所有基础医学学科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学进行集体备课并讨论,共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重复的、不合理的内容,遴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第二个层面是课程间的梳理和整合,通过课程群间优化整合,减少授课内容的不必要重复,扎实医学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基础医学学科划分为3类:第一类,对理论和实验课均相对的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仍保持单独授课,同时进行内部的优化整合;第二类,对具有知识关联性的生物化学、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构成生物学课程群,进行理论和实验课的整合和优化,并采取同步授课的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衔接性;第三类,对基础医学类其他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通过课程内优化、课程群整合,减少重复内容。通过上述梳理和整合,使理论课授课总学时从前的754学时,优化为后的552学时。通过理论课的优化和整合,不仅使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更趋合理,而且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时间支持和保障。

  以往的实验教学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际上主要是服务于理论课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性。我校的实验课教学,重点是根据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将实验课程划分为细胞生物与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实验、医学形态学实验(包括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包括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以及功能学实验(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五大模块,将各模块下的实验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特别是针对机能学实验模块进行了大幅,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12个综合性实验,开设了为期4周的设计性实验,并将学生的设计性实验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横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其优点是系统性强,有质量较高的、数量充足的教材,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学生熟悉此种授课方式。但是,其缺点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不仅学习效果欠佳,而且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不仅应该“学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真正做到“会学习”,即具有自主学习、终身的能力。医科大学开展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通过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可以达到上述目的。PBL教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校开展了学科整合式PBL教学,即打破学科界限,将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点和临床问题相结合,并融入一个个案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层层深入地学习和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相互尊重和沟通的技巧。为了更科学、规范地开展PBL教学,医科大学成立了案例撰写小组、师资培训小组、考核评估小组和教学管理小组共4个工作小组,其中教学管理小组又包括教行、学生培训、信息材料、以及网站运行4个亚组。目前,医大已经完成了案例的撰写和讨论、师资的培训,已完成了教行和考核评价的设计,正在进行学生的培训、网站的购买及建设、PBL教室的谋划建设等,为下学期开设PBL教学创造条件。

  选修课及设置的目的一是对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的有效补充,查漏补缺;二是引领学生了解前沿知识点、最新进展,进一步开阔思和视野;三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仁术”,还要有“仁心”。根据上述原则开设以下选修课和:⑴选修课有胚胎学、临床免疫学、创伤急救、遗传学;⑵前沿知识及进展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承担,主要讲述与各相关学科的前沿及对本学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⑶医学人文为进入临床前的教育培训,请各医院医务处领导或心理医生讲,含医患沟通的原理和技能、临床思维和医师执业准入与执业规范等。

  为了更好地实施此项,医大培养了一支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教育、了解和掌握医学教育教学的国内外动态的优秀师资队伍。在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医大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是选派本校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级高水平的教学研讨会、培训班,赴国外进行、交流,将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带回来,并在校内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会、研讨会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二是请国内知名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带动校内教师教学、科研中的前瞻意识、远瞩眼界。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医科大学的教育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已初步从强调单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转变为注重医学知识整体的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培养模式上从以往只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岗位胜任力进一步加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也是医大开展这项教学的初衷和目标。

  通过几年来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和医学教育教学方法,一是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有了有很大提高;二是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年以来,医科大学获得8项第六届省高等教育教学,其中省级教学一等3项。10项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其中一等2项。获得2012年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院校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两个项目获得重点教改项目资助。2012年医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95项,涉及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立项有就52项,资助总经费10万元。

  医大2012级、2013级本硕连读七年制学生正在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班的反馈中,学生普遍对课程持支持态度,并认为应进一步深化,增加师生互动以及课堂交流机会和时间,使课程更具吸引力。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和优秀医学教育传统的省属医学院校,医科大学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医科大学主学工作的副校长崔慧先说,医科大学不仅在学校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的基础教学中逐步实施了全面,还在有条件的直属教学医院中建立了教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努力推进教学和临床之间的有机衔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临床技能中心设置了内、外、妇、儿、创伤急救的技能室,ICU专项技能室、基础护理技能室、专项护理技能室,具有教学、示教、培训、考核的一体化功能,并在操作项目培训中融入了临床思维、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内容。

  “培养一个好医生需要教、学、医的通力协作,环环相扣,我们医学院校是培养好医生的第一道关口,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培养出符合我国医疗卫生发展需要的好医生。”崔慧先说。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