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临床 > 临床诊断

医学科研病床边亦大有可为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日期:2023-10-15 12:05:23 人气: 标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导读:近日,影响因子超过70的国际临床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NEJM)在10天内连续发表3篇重磅临床研究论文,分别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团…

  近日,影响因子超过70的国际临床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NEJM)在10天内连续发表3篇重磅临床研究论文,分别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团队牵头的两项和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团队牵头的一项原创性研究。业界认为,这实属“破天荒”的“历史性突破”。

  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这次肾病研究的新临床试验成功的国家1.1类新药“罗沙司他”,已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评审批程序,超越美国、日本及欧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NEJM为此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分析了此次发表的两项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仍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此番临床研究爆发的背后,是上海交大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共同实施临床研究计划,形成了医学研究从实验室转到病床边的实战派新模式。

  5年前,上海交大医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在临床医学学科中全面启动基于临床资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计划。

  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介绍,该院基于两任班子共识和执念,以“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为抓手,才这个第一要务,启动“双百人”人才计划。

  其中一个“百”就是在5年内培养100名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利用临床资源破解实际问题的“研究型医师”,并为这些青年医生设立专门的临床研究培训课程。

  同时,为更好配合临床医生开展研究和临床研究,还培养和引进100名青年组成“临床专职研究队伍”。这些年来,“双百”队伍已成为院里年轻医师心向往之的身份认同。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培养一批名医,不是靠仪器,也不是靠经费,靠的是真正能为病人疾病诊治解决问题的医生,更是能从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形成拥有引领性诊治标准的队伍。

  令人欣慰的是,医生们基于临床的扎实研究已经直接为临床良药,“罗沙司他”就是其中之一。《新英格兰医学》副主编、《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评价认为,这是首次“背靠背”发表中国团队的临床试验,也是发表的首个中国率先批准的国际原创新药。

  “三甲医院或研究型大学医院,与普通医院差别应该在哪里?”十多年前,陈国强就在全院年度会议上这样设问。在他看来,差别不体现在床位多少、收费高低,而是体现在诊断和治疗疑难杂症的高超能力。

  “这些能力靠什么?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科学问题,进而通过科学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但他直言,一讲到“研究”,似乎就要讲理论上的细胞、、基因等;其实,丰富的临床病例大有可为,必须正确认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关系,大力开展具有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

  “医护人员需要论文、项目参与职称评定,各种圈内排名也离不开论文。”但论文的研究对象有差别。陈国强坦言,推动结果不可知、研究周期长、更需团队作战的临床研究,更为不易。

  2011年以来,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连年在全国医学院校排名第一,SCI论文数量也是连年列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在“辉煌”业绩下,上海交大医学院以及十余家附属医院,没有躺着“享福”,而是含着忧患意识,决心实现临床医学学科的“转型”发展。也就是不守着实验室,而贴近病床边,真正研究并解决一大堆临床问题。

  事实上,以在《新英格兰医学》连发三文为代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打实的临床研究也迎来收获期。去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团队实现1.2亿元独家转让项目,创下交大医学院迄今临床科技金额的最大单,相关技术将应用于皮肤再生、愈合、移植等领域,具有巨大临床价值和效益。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将创新应用投入临床是本职工作。因此,全院在架构搭建和流程再造中,通过布局30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大力促进多医院协同联动的临床研究。

  无论是全国主委“大咖们”领衔大规模医学研究,还是初出高校的“小医生们”投入的临床诊疗研究,这些项目在各附属医院激起层层涟漪。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